找到相关内容212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“朱陆”到“儒释”:清代思想史的另一种可能性

    人的现实有限性出发,仍然可以达致道德状态。  戴震的论理说明了,人的有限性不仅不是道德的障碍,却恰恰是道德成立的条件:自己的有限性,是理解和同情他人有限性的条件;在有限性相通的前提下,道德始能成立。...

    张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967986.html
  • 书评:悦家丹《佛教现象学: 佛教瑜伽行派与《成唯识论》哲学研究》

    方向是颇同情的。但尽管如是,全书值得商榷与再思考的地方仍然不在少数。悦家丹声称唯识宗的首出课题是知识论,而不是存有论,此一论断有两点可议。首先就知识论来说,若我们审视印度哲学史,无可否认,公元五世纪的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168009.html
  • 苏东坡说禅:第一部分 参禅前

    道间轮回,善因结善果,恶因结恶果。  佛法宽容慈悲,但却也奖惩分明。  博大的同情悲悯,与光明磊落的心性、坚定的正义感紧密相连。  东坡在诗中说:“剑在床头书在手,不知谁作蛟龙吼?”  是为书生本色。...

    师雅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968079.html
  • 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种行为

    反之,不杀生的人,天性中一定很善良,他们即使看到人或动物自然死亡,都会伤心落泪,更何况亲手去杀伤众生呢?这种人看到人或动物身上发生任何不幸的事,都会生起慈悲同情之心。   三、永断一切嗔恚习气。人性中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968141.html
  • 作为方法的印顺:问题意识、诠释效应及其它

    下考察,很少将它视为分析大陆佛教发展现状、展望大陆佛教前景的方法。也就是说,即使在以专精分析见长的学术界,关注印顺思想中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,对印顺全部学思的价值关怀有“同情之默应、心性之体会”,并在此...同情佛教现状、关心佛教未来的学者称为居士,恐怕是一厢情愿的误读。  16 顺便报告,经过中华书局陈平女史和印顺文教基金会长达21个月的沟通,《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》(共42册)和《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选集》...

    宣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668194.html
  • 宗教与科学——演化与进化

    葛莱斯彤曾经惊恐地说,如果这个判决的原则被接受,那就意味着“基督教的信仰和它的反对者可以并存。”当达尔文的理论第一次发表时,他以一种对传统的上帝统治论同情的口吻置疑进化论:“按照进化论的说法,世界并...

    罗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868196.html
  • 《 诸说中第一 ── 力挺佛陀在人间 》 自序

    欢喜人的赞叹,怕别人批评,那是私欲和浅见作怪。其实,受到赞叹,是对自己一种同情的鼓励;受到批评,是对自己一种有力的鞭策:一顺一逆的增上缘,会激发自己的精进……。’”以及“我从没有以为自己就是对的,反而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1368471.html
  • 现代意境理论的禅趣

    ,融成一片”。他用“我们在宇宙里,宇宙也在我们里”这句话概括意境:“一种超越了灵与肉,梦与醒,生与死,过去与未来的同情底韵律在中间充沛流动着。我们底内在的真与外界底真调协了,混合了。我们消失,但是与万...

    黎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368530.html
  • 印顺导师“人间佛教思想”之实践——以妙心寺为例(上)

    及对不同思想的同情。15   对于原来学习南传佛教的人士来说,继如法师有这样的转变,确实是不容易的。而且他自此奉行菩萨道的修持,在美国积极的弘法度众,他进一步表示:   1995年我到美国后,接触...

    释传道、伍丽满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268588.html
  • 三宝皈依法

    范围永远小于知识总量,即所知对象的总量,只有佛的如理智和如量智的能见范围与所知对象的外延完全相等,即遍知一切是佛的智慧功德;无分别、无条件、无一例外、一律平等地热爱和同情一切有情众生、永不放弃是佛的...

    多识·洛桑图丹琼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3068895.html